返回首页

中国七大地区主要食用油?

来源:www.taocaipu.com   时间:2023-02-25 08:40   点击:100  编辑:admin   手机版

一、中国七大地区主要食用油?

1.大豆油:顾名思义 是从大豆中提取的油脂,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,由大豆压榨萃取而成。颜色油亮,具有一定黏稠度,在高温时油脂较不稳定,容易冒烟。此外,炒菜时若油未熟会有一股生油味道!

2.花生油:由花生压榨而成,油色淡黄透明,有香味,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营养成分,易于消化,有益健康,是一种优质的烹调用油。花生油耐高温,除炒荣外适合于丽炸食物。

3.玉米油~玉米油是从玉米胚芽提炼出来的一种油,清透明,清香扑鼻,油烟点高,很透器快速要炒和取炸食物。玉米油含有多种维生素、矿物质及大量不饱和脂肪酸,非常健康,老少皆宜。

4.猪油:用猪油炒制的家音气浓郁,一般小吃店大多以猪油作拌炒,中式糕饼多有添加。炒菜的时候,以两种油,即植物油和动物油一起使用,炒出来的菜会更香。闷米饭时也可加入少许会让米饭更香!

5.芝麻油:从芝麻中提取,具有特别的香味,也称为香油。色如琥珀,橙黄微红,晶莹明,浓香醇厚久不散。可用于调制凉热菜肴,可以去腥躁,增加香味。滴几滴在汤中,可增添甜美味道。蒸鸡蛋羹加入会更加美味哦!

6菜仔油:是用油菜籽炸出来的一种油,又称为菜油、芥花油等。饱和脂肪合量低,单元非值和脂肪酸仅次于橄榄油,适合高温油炸。相对来讲价格偏高!

7.橄榄油:颜色带绿的橄榄油,适合中温煎炒烹调。在半煎炸的料理中,建议混合其他油品搭配以添加燃点,这样食物更有香气。用橄榄油炒菜可以中和食材的酸度,让味道更加香醇厚实

二、食用油的性质和成分

食用油在增加食物的色、香、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,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之一。食用油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物质,而这种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不能自己合成,必须由食物供给。如果不饱和脂肪酸供应充足,人的皮肤就光滑润泽,头发也会乌黑发亮。如果体内缺乏不饱和脂肪酸,就会使皮肤粗糙、脱屑,头发枯脆易脱落。

通常所说的油脂是指两种形态不同的脂肪,在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,呈固态的称为脂。

食用油是人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之一。油脂不仅能够供给人体热能及必需的脂肪酸,并且在烹调过程中,能改善食物的感官性质,使食物种类多样化。食用油脂包括食用植物油脂和食用动物油脂,常用的有花生油、豆油、芝麻油、菜籽油、棉籽油、猪油、牛油等,另外还有葵花子油、玉米胚芽油等新品种。

◎甘油酯

它是各种油脂的主要组成部分。每一种油脂中均含有多种甘油酸酯。因此,油脂是各种甘油酯的混合物,在天然油脂中,以三酰甘油酯为主。

◎磷 脂

油脂中的磷脂可供药用,具有营养价值。油炸食品时,磷脂会使油冒泡,随后使油色变深变黑,影响食品的外观色泽和口味,故油脂中磷脂的含量越少越好。一般豆油含磷脂1%~3%,其他食用油脂含量在1%以下。

◎维生素

维生素的种类很多,但能够溶解在油脂中的只有脂溶性维生素A、维生素D、维生素K、维生素E四种。植物油脂中以含维生素E为主,其他三种含量极少。动物油脂中均含四种维生素,不过由于类别不同,其含量和种类也有所不同。玉米胚芽油与米糠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,能保持皮肤的健康,减少感染,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,维持皮肤的柔嫩与光泽,抑制各种色素斑、老年斑的生成。

◎固醇化合物

植物油脂中含有植物固醇,动物油脂中含有动物固醇,其典型代表为胆固醇。动物胆固醇对心血管患者不利,植物固醇对心血管患者不仅无不利影响,而且有良好的保健作用。

◎游离脂肪酸

任何动物油脂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游离脂肪酸。游离脂肪酸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作用,而使油脂产生哈喇味。由于游离脂肪酸是造成油脂变坏的根本原因,因此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越少越好。植物油因含熔点高的饱和脂肪酸很少,而含熔点低的不饱和脂肪酸多,因此,植物油的吸收率比动物油高。

三、急急急急(有关食用油的)~~~

食用油主要是由不同种类的甘三酯及脂溶性化合物组成,不同油脂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不同。如花生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,产品的凝点较低,在15℃以下,凝固成淡黄色黏稠液体;棕榈油含有大量游离脂肪酸,在24℃~30℃时表现为固态,当花生油中掺入棕榈油时,在温度低于15℃时,则会产生部分凝结,出现白色固体。大豆油、菜籽油中如掺入较多的棕榈油时,10℃~20℃时就会产生絮状物,低于5℃时会产生白色颗粒状凝结物。

大豆油也含有少量不饱和脂肪酸,其含量受大豆生长期气候条件、地理位置、大豆品种及成熟度影响。常温下为澄清透明液体,如果长时间在低温下保存(<5℃)或贮藏温度低于0℃,也会产生轻微的凝结现象。当温度升高时,会自行消失,不影响食用。

四、食用油的PH值

=7 如果测食用油PH值,食用油都是显中性。除非用极精密的仪器测量,食用油是显很弱的酸性的。因为食用油含有微量的挥发性有机酸,醛等。

希望采纳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